本节目由浙江省消保委“浙江省消费维权公益大使”、浙江广电集团第一品牌新闻主持人、浙江省影响力最大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小强全程主持实验。
浙江省消保委汽车消费维权专业委员会委员汪英来提供技术支持。
新闻背景
夏季高温,天气越热,车内异味越重。我们先来看一下,杭州夏季阳光暴晒下的车身温度有多高。
在这种温度下,包括原装进口车在内,90%以上的车子车内空气质量不达标。
实验视频
https://v.qq.com/x/page/a0917shss7a.html
法规“漏洞”:低温检测
23度、25度,这样的温度远远低于夏季阳光暴晒下的温度。
参与制定法规的汽车专家设定较低检测温度,其目的就是为了让车内空气质量法规形同虚设。设定23度或者25度作为检测温度,就算汽车厂家采用沥青阻尼片,车内空气质量照样可以达标。
不管是欧洲,还是我国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,法规制定环节,汽车厂家的参与度极高。以我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为例,法规起草单位有8个,汽车厂家占了3个,他们分别是大众、日产和通用。
沃尔沃65度的检测温度高于本次杭州夏季高温下的车内温度52.1度。如果按照沃尔沃65度的检测温度,采用沥青阻尼片的车型,车内空气质量根本无法达标。
形成车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材料
车内污染源之一:采用沥青阻尼片替代环保丁基橡胶阻尼片;
车内污染源之二:采用服装厂垃圾隔音棉替代标准白色隔音棉;
采用服装厂垃圾隔音棉车型
采用标准白色隔音棉品牌
车内污染源之三:中控台制造工艺
“闭模发泡”制造工艺流程:塑料融化后,注入封闭模具中。这种生产工艺,材料损耗较少,成本低。由于在高温浇铸过程中,有害气体没有释放,所以,日后使用过程中,有害气体会缓慢释放。现在绝大多数品牌的中控台都采用这种低成本的“闭模发泡”工艺。
“开模发泡”制造工艺流程:塑料融化后,注入开放模具里冷却。塑料在高温浇铸过程中,有害气体会提前释放,日后使用过程中,基本没有有害气体挥发了。这种生产工艺,材料损耗较多,生产成本高,但是使用起来非常环保。
车内污染源之四:布座椅包真皮座椅
布座椅包真皮座椅,为了保证真皮表面服贴,在布座椅表面刷上胶水,再把真皮粘上去,这些胶水会挥发大量有害气体。
车内污染源之五:空调滤芯减配
大部分10万元以下合资车:减配空调滤芯
如果减配了空调滤芯,车外的尾气,还有PM2.5,没有任何阻挡,全部进入车内。
大部分20万元左右合资车:减配空气自动监测系统
有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话,车外出现有害气体,车内马上转换为内循环,把有害气体挡在车外。现在,大部分20万元左右日系合资车都减配了这个功能。大众全新迈腾8个车型中,有5个车型配备空气自动监测系统。
30万元以上车型:减配空调负离子发生器
普通空调滤芯能勉强去除PM2.5,而空调负离子发生器通过释放负离子,让空气中的烟尘、细菌、花粉、毛屑带电后,进行吸附过滤,空调负离子发生器可以去除PM0.1级别的颗粒物。也就是说,空调配备负离子发生器后,过滤颗粒物的能力提高了25倍以上,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除菌功能。
D级车空调负离子发生器调查
C级车空调负离子发生器调查
我们了解到,空调负离子发生器价格在3000元左右,目前国内主流C级豪华车全年销量在14万辆左右,如果一半车型减配空调负离子发生器,汽车厂家一年可以增加利润2.1亿元左右。
浙江省消保委汽车消费维权专业委员会委员汪英来
点评
从法规特意留的“漏洞”,到生产流程、工艺、材料的偷工减料,汽车制造行业的减配处心积虑。
汽车评测到了自媒体时代,一些车评人、自媒体“软文式”的吹捧充斥整个网络,这在以前传统媒体时代是不可想象的。
在汽车日益普及的今天,我们需要更多像浙江电视台《小强实验室》这样有专业高度、有责任担当的正规媒体出来披露汽车厂家偷工减料,行使媒体的舆论监督权。
内容来源于:微信小强实验室浙江教科